Search

這幾天收到一些台灣電視台的邀請,要訪問我在英國的疫情狀況,我全都婉拒了。
 
幾...

  • Share this:

這幾天收到一些台灣電視台的邀請,要訪問我在英國的疫情狀況,我全都婉拒了。
 
幾天前我媽打了好幾通LINE電話給我,慌慌張張地說,看到台灣媒體報導英國的狀況,讓他們好擔心。接著又收到了許多親戚朋友們的關心,我一邊困惑、一邊安撫他們。很溫暖,但也很心疼。
 
英國政府確實一開始的防疫政策有很大的爭議,因此台灣媒體緊緊抓著那個點不放,不斷渲染誇大,搞得我們這些海外遊子的父母親很是擔心,這實在不好。因為英國政府後來也急轉彎地祭出更為嚴厲的策略,從要求 70 歲以上、身體狀況不佳人士待在家裡,到關閉英國所有學校,一直到嚴格實施 Social Distancing 、倡導員工儘量在家工作,以及昨晚更宣佈關閉所有社交場所(酒吧餐廳健身房夜店電影院等),再加上英國政府史無前例地推出補償方案,要替公司負擔居家隔離員工 80% 的薪水、減稅、降低利率、讓屋主延遲三個月繳交房貸、為低收入戶繳交房租等等,可以看出,英國雖然動作很慢,但目前是每天都由首相開記者會,每天都有全新的重大政策,在整個歐洲來看算是挺有誠意且完善的了。
 
依照英國政府的多次澄清,倫敦不會完全封城,地鐵和公車也不會全面停駛(目前只有關閉40個地鐵站和減少班次)、不會對倫敦實施出入管制、超市物流更不會停止。
 
這一個多禮拜以來,我每天都在家裡工作,只有偶爾會下樓到對街超市購物,新鮮的肉類蔬菜、雞蛋都幾乎買不到了,生活有些克難,沒辦法像以前一樣任性地想吃什麼就煮什麼,但對我來說,打包行李回台灣反而比待在倫敦家裡的感染風險還更大。危難時刻,每個人有自己的處境需要考量,無論回不回台灣,請謹慎地考慮清楚、遵守規定、配合政府防疫,保護自己也體諒他人,這樣就好,不要再有吵鬧、沒有仇恨,但前提是,不要害到其他人。
 
這種時候,我不希望我們這些海外台灣人的家人,是透過電視新聞收到第一手消息。遠在台灣的家人們需要的,是我們這些孩子們一通電話、一封訊息的報平安,真實且冷靜地描述目前國外的狀況。相信大多數台灣人防疫意識都很強,應該早在英國政府有所行動前,就知道要少量地屯糧做準備,或是去準備自己可能需要用到的資源。
 
而對於許多骨子裡沒有那種「派對或上酒吧」文化的台灣人來說,能夠天天宅在家裡應該也挺幸福的吧。昨晚看英國新聞,記者前往倫敦的幾個住宅區,街上餐廳和酒吧仍然滿滿人潮,受訪民眾們回答:「社交喝酒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,而且我們是在幫助當地商家促進經濟」,聽到直接昏倒。
 
即便在英國唸書、工作,我到現在還不能理解,那些天天需要上酒吧、週末派對夜店的英國人,腦子裡到底在想什麼。像我這樣在英國社交圈不吃香的「宅基因」,似乎在這個時候派上用場了呢。
 
宅在家的時間多了,表示有更多時間做菜了!來曬個今早做的英式早餐!

 

_《倫敦男子日常 london.nanzhi》
.
來追蹤我 IG 看倫敦照片:https://instagram.com/london.nanzhi

部落格: https://weihongtseng.com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倫敦居住邁入第五年,喜歡探索這座城市和島嶼的一切。
View all posts